2010年1月28日星期四

1-28(thurs) 滿清十三皇朝+千嬅盛放

嘩…呢期亞視d深宵重播劇真係好得喎! 原來由呢個禮拜開始, 點幾兩點會做“滿清十三皇朝”…我記得呢套劇當年首播時d大人個個都話好好睇…作為小朋友o既我就當然覺得超悶啦! 細個唔識欣賞, 依家大個要睇番呢套口碑都幾唔錯o既長劇先得! 不過要講晒咁多個皇朝, 唔知要做幾耐呢?!

再睇番“滿清十三皇朝”wiki, 原來頭一part已經“由2009年12月10日起星期一至五下午一時在亞洲電視本港台重播。因節目調動,2010年1月25日起改為星期二至六午夜二時在亞洲電視本港台重播。”…唔怪得知我尋日睇已經係做到潘志文做皇帝o個段啦! 嘩…真係當年o既大大大劇o黎o架喎…d演員多到呢…

“簡介
1987年香港亞洲電視公司根據正史與民間野史編寫了這部劇集,並動員亞洲電視的大部份藝員拍攝。此劇不但為亞洲電視於1980年代少數打敗香港無線電視的劇集之一,也捧紅了劉永、米雪、王偉、森森、斑斑、楊澤霖、麥麗紅等演員。

其實,該劇名「滿清十三皇朝」指的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國與之後清朝的共十二位皇帝。(包含十一代,同治帝和光緒帝為堂兄弟)。不過因為該劇認為皇太極(清太宗)建立了天聰與崇德兩個朝代(應該為年號),故將擁有十二個皇帝的清朝,稱為「滿清十三朝」。

該劇不但在香港十分走紅,也在1980年代末期的台灣錄影帶界相當具有知名度。1988年引進台灣時,還因其中主角劉永為附匪藝人,被台灣當局列為禁播。該禁播令至1990年代中期才正式解禁。甚至有人認為該劇會如此走紅與禁播爭議引起的社會話題有關。另外,該劇因為頗具可看性,今仍有不少台灣有線電視台會予以重播。


該劇的十三皇朝分別為:
• 第一朝,清太祖,努爾哈赤,天命,由王偉飾演
• 第二朝,清太宗,皇太極,天聰,潘志文飾演
• 第三朝,清太宗,皇太極,崇德,潘志文飾演
• 第四朝,清世祖,福臨,順治,李青山飾演
• 第五朝,清聖祖,玄燁,康熙,白彪飾演
• 第六朝,清世宗,胤禛,雍正,煒烈飾演
• 第七朝,清高宗,弘曆,乾隆,黃元申飾演
• 第八朝,清仁宗,顒琰,嘉慶,汪禹飾演
• 第九朝,清宣宗,旻寧,道光,魯振順飾演
• 第十朝,清文宗,奕詝,咸豐,李青山飾演
• 第十一朝,清穆宗,載淳,同治,梁思浩飾演
• 第十二朝,清德宗,載湉,光緒,湯鎮業飾演
• 第十三朝,溥儀,宣統,嚴秋華飾演 "




另, 咁o岩睇番一份舊o既am730睇到呢篇“原來買得不快樂”…真係咁o岩睇到o個一頁, 因為平時好少睇呢份報紙, 所以我相信真係同呢篇文章有d緣份! 好有共鳴…因為正正講中我o既心聲…我相信筆者都係同我同一個年代! 又係眾所周知, 芒姐又係好buy楊千fa的, 尤其係佢初出道o既時候, 華星年代o既佢…其實華星真係對香港樂壇好有貢獻…佢o地捧新人真係有一手, 唔係英皇o個d亂咁谷…每個新人都真係有d style! 楊千嬅一出道個image真係搞得幾好, 而d碟就直頭係一絕添啦…近年我都無咩見過咁用心製作o既品片 (唔係淨指d歌, 而係成隻碟個concept, 包裝etc…)

quote番我自己: “其實佢由一出道就遇到好多好歌, 尤其係華星年代, d歌真係揀得好好, 好有健康少女味, 開正佢當年條路! 當年華星幫佢搞o個個image, 成個packaging都好得, 同埋佢d碟真係每次都好精美! 華星捧新人, 的確有一手!”

原來買得不快樂 (文: 月巴氏)

最近那張3CD+1DVD《千嬅盛放》精選,我勉.為.其.難買了。

少女

我床腳那邊的牆,一直貼著楊千嬅《冬天的故事》大碟的宣傳海報(不是在街撻的,是在信和買的)。忘記了哪一年冬天,甩咗落嚟,成張跌在仍然瞓緊的我身上。

如果不計雙EP《Kiss Me Soft, Play It Loud》,《冬天的故事》是楊千嬅在華星時期的最後一張大碟。那一年是1999年。之後,她過檔新藝寶,正式展開天后之路。

初出道時的楊千嬅,白癡都知道是衝著剛離開華星的鄭秀文而來——其實都幾高難度,要面圓圓的楊千嬅去Cosplay當時已經「稜角分明」的鄭秀文。好彩這段Cosplay時間只維持了一張碟時間,即《狼來了》。但扮還扮,作為主打歌的《狼來了》是動聽的。

之後的《直覺》,楊千嬅做回一個少女(當時也的確是少女),封套上的她也抹走《狼來了》那種刻意面目模糊的形象,而在「人生人海」班底打造下,《直覺》是一張在香港主流樂壇裡難得不太主流、又未至於嚇親聽慣主流音樂聽眾的專輯,。後來的《到此一遊》,比起《直覺》更進一步,當大部分香港歌星都在做song-oriented的專輯時(偏偏又只得三、四首是成功做到),楊千嬅在那個時期卻是真的在做「一張專輯」,《到此一遊》更是張可以由頭聽到落尾一氣呵成不容打斷的精緻專輯,配合同樣有用過心去做的美術包裝(尤其喜歡那本精美的微小booklet),我一直認為,這是楊千嬅最完美的專輯。當中的《因為所以(畢氏定理)》,也是她歷年來最完美的歌。(芒按: 呢一part尤其同意~~~)

1999年,楊千嬅在年中推出了《夏天的故事》,超級受歡迎;陳綺貞作曲的《夏天的故事》OK好聽,只是陳綺貞的原唱版本好好聽。到了年底的《冬天的故事》,加入大量電子元素;當中收錄的《最後的歌》,是我心目中另一首楊千嬅「國歌」。

她在華星時期的專輯和EP,我買齊。到了現在,還會拿出來聽。

天后

世紀末已過,2000年是個新開始。楊千嬅離開華星,少女變天后。

呢一段我想寫得盡量簡短。

楊千嬅加入新藝寶後的專輯,我照舊有買——尤其《M VS M 上半場》這張EP更加稱得上是撲去買的——但不得不承認,當時已經有點為買而買為捧場而捧場。其實以當時楊千嬅的「盛世」,根本多我一個唔多少我一個唔少。

講真,她在新藝寶時期的專輯,我通常聽了一次半次,就放埋一二邊了。她的vocal沒有變,部分歌曲也OK好聽,但就是欠缺了叫我翻聽再翻聽而且不會厭的「力量」。(題外話,部分女性朋友知我迷千嬅,唱K時總會點她的歌,但又好唔識趣地一味揀新歌——冇錯,我當時的確扮到好恨聽,心底裡,其實覺得她們在好心做壞事。)

或許,天王天后就是這樣打造出來的——需要製造即時和熱潮和迴響,而不想在事隔多年後才獲追封功名。

人妻

OK,呢一段我會寫得更加簡短。事實上我亦冇乜好寫。我根本就沒有買/聽過任何一張楊千嬅在A Music名下推出的「東西」。是否純粹名氣關係?但實在唔明白,楊千嬅這個階段的歌竟然還可以有頗高的播放率?

至於早排那首擺明慶祝楊千嬅成為丁太的《原來過得很快樂》,歌名沒錯是來自《再見二丁目》,但不要說成是甚麼《再見二丁目》的延續啦,根本就差上百九幾萬倍…… (芒按: 又係超贊同!)

當然,楊千嬅再不能回到少女時期,再唱甚麼《再見二丁目已為人妻版》也是搵來搞的;但當知名度依然高企身家豐厚兼做埋人妻的情況下(據知老公還是有家底的),根本已無後顧之憂,其實大可以像少女時期的她——勇.敢.地做一張精緻的「楊千嬅專輯」,而不是由得別人去做一首半首但求換取所謂播放率的歌。

以上說話,我本來有機會同當事人親口講的。幾個月前某個午後,路經中環Harvey Nichols門口,遇見戴著黑超的她,在等保姆車……我本來有股衝動上前把以上肺腑之言如泣如訴地告之,但那陣子,剛巧是傳她已成人妻傳得最勁之時。基於怕人家以為我是娛記,所以,掂行掂過算了(當然,其實更驚人家以為我是癲的)。

至於那張《千嬅盛放》精選,其實我由始至終只想聽Disc 1、華星時期的歌曲而已。